中国银保监会取消、美国硅谷银行破产

2023 03/17

栏目简介


《财富管理 · 世野》从今天起正式上线啦~每半月汇总境内外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业态重要政策法规及监管资讯,我们愿与您分享行业资讯和前沿动态,通过深入研究提升部门专业水平,打造高朋律所财富管理领域特色服务平台,为金融领域发展献绵薄之力。诚邀并感谢您的关注!


境内资讯


1.国务院: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取消银保监会,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共涉及13项机构改革有关事宜,主要明确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总局统一行使,不再保留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产局将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将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来源:新华社)


●荐语:改革方案内13项改革内容中有6项涉及金融领域,金融领域无疑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后将很大程度上改进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带来的职能交叉、整体监管力度不强的问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好监管资源、理顺监管与市场的关系。


2.硅谷银行破产美政府采取“非常规措施”谨防“雷曼事件”再现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陷入危机仅48小时即告破产。据报道分析,硅谷银行破产与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有关。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以“非常规措施”预防潜在的银行业危机,确保倒闭的银行储户能迅速提取所有存款。(来源:中国新闻网)


●荐语:据分析,硅谷银行破产与美联储加息带来的高利率环境有直接关联,此次硅谷银行破产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引爆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中国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动平台发布相关回应,从披露情况来看,港股市场波及到的上市公司较多,硅谷银行破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3.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


3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改善银企关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通知》具体包括十二部分,从充分认识联合授信的重要意义、及时确定企业名单、异地机构积极加入联合授信、加强联合风险防控、压实牵头银行责任、强化履职问责、深化银企合作、进一步发挥自律组织作用、发挥与债委会的协同作用、做好与打击逃废债工作的衔接、加大政策宣传、规范信息报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联合授信试点工作,努力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荐语:完善联合授信机制,推动银行信息共享,有助于减少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抑制银行机构多头融资、过度融资、“垒大户”等行为。


4.2月TOF成立数量环比大增132.99%!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23年2月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143款,环比增加19.79%;发行规模800.62亿元,环比增加10.08%;2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064款,环比增加23.97%,成立规模580.36亿元,环比增加2.12%。TOF产品表现尤其抢眼,2月TOF结构的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226款,环比增加132.99%。其中,非标信托业务中投向三大实体经济投向领域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标品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增加是市场回暖主要动力。(来源:证券时报)


●荐语:随着今年股市行情上扬,标品信托产品2月成立情况明显回暖。标品信托产品代替非标产品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未来标品信托产品的投研方向可聚焦于业务差异化与特色化,从而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5.浙金信托成功落地首单企业财富管理信托


近日,浙金信托携手新财道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某家族企业设立了以薪酬福利管理为目的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该信托凭借信托的独立性、他益性、灵活性等制度优势,通过信托财产的独立运作、专款专用、高效管理,从而为该家族企业员工提供了基础的生活保障和福利支持。(来源:用益信托网)


●荐语: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法人及非法人组织财富管理信托”属于资产服务信托,浙金信托成立企业财富管理信托是落实银保监会信托业务分类新规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回归信托本源、转型发展的行业导向。


6.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指引,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及REITs业务


3月3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并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业务指引》坚持系统思维、市场观念、试点先行的原则,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开展ABS及REITs业务的制度机制安排,支持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进一步丰富参与机构形态。(来源:证监会官网)


●荐语:《业务指引》的出台将资产证券化管理人范围拓展至保险资管,拓展了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主体,为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未来公募REITs的体量将随试点范围的拓展而进一步扩大。此外,《业务指引》施行之后,保险资管在交易所发行的ABS产品将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体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


7.基金投顾展业指引出台,强化业务规范与投资者权益保障


3月3日,中基协制定并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等业务规范文件。《服务协议》对基金投顾业务的相关定义与要求作了阐释与规定,《风险揭示书》则是给出了规范化格式示例,并补充了适当说明。两项规范文件的发布均旨在引导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后,为新客户提供基金投顾服务的,或为老客户提供新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应当按照《服务协议》和《风险揭示书》展业,所涉相关规则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来源:中基协官网、证券日报)


●荐语:《服务协议》与《风险揭示书》的出台,是监管机构支持基金投顾业务继续规范发展的积极信号。关于“信义义务”的表述格外值得关注,在《服务协议》第十一条与《风险揭示书》第一条均明确要求投顾机构需要承担信义义务,相较于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中基协: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6.74万亿元


3月3日,中基协发布2022年四季度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6.74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6.0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87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7.12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4.27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3147亿元,私募基金规模20.28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1.95万亿元。(来源:中基协官网)


●荐语: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去通道效果显著,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总体呈现“量减质增”的发展态势。


9.两只新能源公募REITs获批,将助推市场进一步扩容增类


3月2日晚,包括中航京能光伏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在内的首批两只新能源公募REITs获批。其中,中航京能光伏REIT是全国首单光伏发电类公募REITs,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既是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也是全国首单海上风电公募REITs。(来源:证券日报)


●荐语: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此前表示,“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尽快覆盖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领域。”两只新能源REITs项目的落地进一步丰富了REITs资产类型,同时还将促进REITs市场拓宽到更多新型资产领域。


10.《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研究报告:54家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已展业,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


3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投资顾问业务创新与合规发展研讨会”,并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大部分已展业的试点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投顾品牌,通过线上渠道为个人客户提供低门槛产品和服务,体现了财富管理的普惠性趋势。自2019年证监会发布相关试点通知以来,至今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涉及440万个账户,95%为小微户(10万元以下),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报告从全球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借鉴国外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经验,并就中国投资顾问业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来源:证券时报)


●荐语:我国基金投顾业务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面临从卖方模式向买方模式的转变这一突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如何落实信义义务关系着基金投顾业务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


11.上海金融法院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


3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报告》分为债券行业现状及风险分析、债券纠纷情况、纠纷类型及风险揭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等四个部分,全面总结了债券市场风险因素,归纳梳理债券发行、交易、偿付过程中的风险易发、多发环节,分析揭示风险成因,包括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持续释放、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私募债和民营企业债风险相对突出、结构化发行引发市场风险、境内外债券市场风险联动进一步显现等。(来源:证券日报)


●荐语: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债券纠纷数量持续上升,虚假陈述、信息披露等成为投资者追诉的重点问题,可能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及投资信心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上海金融法院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对于化解债券违约风险,防范风险持续发酵具有积极意义。


12.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过去一年,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特殊困难。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过去五年来国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过去五年来也严厉惩处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和偷税逃税等行为。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来源:新华社、国家税务总局微信公众号)


●荐语:过去一年,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特殊困难。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今年将继续延续和优化减税降费政策,雪中送炭,惠及企业。但与此同时,也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违法行为。市场主体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需注意合规运营,远离涉税违法行为。


13.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涉税犯罪,起诉5.8万人,比前五年上升29.3%


3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对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张军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起诉5.8万人,比前五年上升29.3%。一些不法加油站、黑加油点购销“非标油”,隐匿收入、偷逃税款、危害生态环境。浙江、北京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调查中,运用大数据筛查涉案油罐车行驶轨迹、装卸油时间等信息,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移送主管部门处置,追缴税款3.6亿元。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税务总局协作推广该监督模型,合力破解监管难题。(来源:新华社、最高人民检察院公众号)


●荐语:过去五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依然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重点打击虚开骗税行为。在工作方法上,检察机关联合税务机关运用大数据进行税收征管,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税务机关基本实现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今年将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未来,企业需要注意税务合规,按时足额缴纳税款,远离隐匿收入、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


14.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开始办理


2023年3月1日,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开始办理,汇算清缴办理时间持续至6月30日。本次汇算清缴总体上延续了前三次汇算公告的框架与内容。主要的变化有:一是在“可享受的税前扣除”部分,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国发〔2022〕8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34号)规定,增加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个人养老金等可以在汇算中予以扣除的规定。二是在“汇算服务”部分,进一步完善了预约办税制度,在维持预约办税起始时间(2月16日)基础上,将预约结束时间延长至3月20日,为纳税人提供更优的办理体验。三是在“汇算服务”部分,新增了对生活负担较重的纳税人优先退税的规定。(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荐语:为了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帮助纳税人顺利规范完成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提升办税效率和申报体验,国家税务总局延续前三次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经验,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如扩充预约办税纳税人的范围、延长预约办税的时间。纳税人在享受便民服务的同时,也需注意是否存在应当办理汇算清缴而未办理、申报缴税不规范、取得应税收入未申报等情形,及时进行补正。


境外资讯


1.新加坡全面提高全球投资者计划投资门槛


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EDB)宣布修改全球投资者计划(GIP)下的三个投资方案,方案A的申请人将被要求在新加坡的新业务实体或现有业务运营中至少投资1000万新元;方案B的申请人需向GIP精选基金投资至少2500万新元;方案C申请人设立单一家庭办公室(SFO)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至少为2亿新元,其中至少5000万新元必须投资于规定的四个本地投资类别。在新加坡创业或进行投资的人士可通过GIP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在投资条件方面,方案A中新业务或扩展业务投资额度由250万新元涨至1000万新元(包括现有的实收资本)。方案B的GIP精选基金投资额度由250万新元涨至2500万新元。方案C现要求投资者向资产管理规模(AUM)至少为2亿新元(其中至少5000万新元必须在新加坡持有)的单一家族办公室(SFO)投资250万新元这一规定将被取消,新政策将调整为投资者设立SFO,AUM至少为2亿新元,其中至少5000万新元必须投资于规定的四个本地投资类别。这些变化将于2023年3月15日生效。(来源:edb.gov.sg)


●荐语:GIP的目标投资者包括成熟的企业家、下一代企业家、快速增长公司的创始人以及家族办公室负责人。新加坡此次调整GIP的投资门槛意在吸引愿意在新加坡扎根的超高净值投资者,并将其大量财富投于新加坡本地业务或投资组合,从而促进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超高净值客户可结合自身是否有移民的需求选择如下两种方案:


(1)不考虑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投资者,可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该家族办公室管理的基金可适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的税收优惠计划。具体包括在岸基金税收豁免计划(13O)和进阶级基金税收豁免计划(13U)。家族办公室管理的基金自指定投资取得的特定所得将可享受新加坡的税收减免政策优惠。


(2)对于想要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投资者,应满足EDB关于GIP新政策规定的相关要求。


2.美国最高法院裁定,FBAR处罚应按报告征收


2023年2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在Bittner v.United States案中以5比4的裁决裁定,对于非故意未能向美国国税局(IRS)提交年度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FBARs)的纳税人,每份报告应受到一次处罚。即使在持有多个账户的情况下,FBAR处罚仅应适用于每份报告,而非IRS认为的适用于每个不及时或不准确报告的外国账户。(来源:step)


●荐语:美国《银行保密法》规定,FBAR(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表格114,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必须每年提交,对于故意违反FBAR申报要求的任何规定(除非有合理原因),最高可处以10000美元的民事罚款。


相对于上述法律规定,Bittner案中法院认为,涉及非故意违规行为的,也应受到处罚。法院的上述立场介于《银行保密法》与美国国税局(IRS)之间。IRS认为该处罚应适用于每个不及时或不准确报告的外国账户。


因此,美国纳税人须注意每年报告外国金融账户,该报告虽然不是美国纳税申报表的一部分,而是在美国财政部单独在线归档,但如果纳税人未报告(故意或非故意)则将面临高额罚款。(来源:step)


3.新加坡发布家族办公室的慈善税收激励计划


新加坡将为在本地设有家族办公室的合格捐赠者推行税务优惠计划。申请的家办必须持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第13O或13U条规定项下的基金,并满足至少20万美元的增量业务支出的标准。


根据该激励计划,符合条件的捐赠者可以对海外捐赠申请100%的税收减免,该海外捐赠须通过合格的本地中介机构进行。但该抵扣的上限不得超过该捐赠人法定收入的40%。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在2023年6月30日前发布进一步的细节性规定。(来源:iras.gov.sg)


●荐语:新加坡政府为吸引家族办公室的落户,允许家族办公室管理的基金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优惠。如今,在此基础之上,新加坡即将推出的家族办公室的慈善税收激励计划是又一个利好政策。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的超高净值客户普遍热衷于发展慈善事业,并希望在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新的慈善税收激励措施将有助于实现这些超高净值客户的慈善愿景,同时使新加坡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财富管理目的地。


4.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财富管理部门反洗钱/反恐融资控制的新通告


2023年3月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了一份关于财富管理行业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ML/TF)的通告。该指导意见是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2025年金融服务行业转型图》(ITM)之后发布的,其中强调了MAS与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部门合作“深化其能力”并成为“亚洲慈善中心”的目标。为了减轻ML/TF风险,新加坡监管机构敦促金融机构保持警惕,实施强有力的风险控制,以确保流入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资金是合法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指导意见中强调了财富管理公司有效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AML/CTF)计划的三大支柱,包括加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BSM)的监督以及风险和控制职能、进行额外的审查和质量保证测试、继续对高风险客户和交易保持警惕。(来源:ifcreview)


●荐语:对于超高净值客户而言,如果是离岸实体,且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拥有大量帐户时,BSM拥有充分的监督权,并有权充分了解客户与其所在行业相关的ML/TF风险。在进行审查和质量保证测试时,客户尽职调查(CDD)措施的审查将受到特别关注,并且,该客户尽职调查(CDD)措施应与客户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评分相符合,与识别高风险客户以及验证客户财富来源(SOW)和资金来源(SOF)相关的控制领域被强调为应进行强化质量保证测试的领域。当这些控制被认为不足时,高风险客户将受到财富管理公司更仔细的审查。


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建议财富管理公司在处理为受益所有人利益而建立的法律结构(例如信托安排、保险架构和家族办公室)时,需注意增加的ML/TF风险;注意潜在客户因无法或不愿提供所需的CDD信息而撤回申请;在持续监测与第三方的异常交易高峰和意外资金流动期间,特别是进出高风险司法管辖区时,须保持警惕。


5.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关于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洗钱的报告


2023年2月27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发布一份新报告,其中包括一份风险指标清单,有助于帮助公共和私营部门实体识别艺术和古董市场的可疑活动,强调了快速识别和追踪参与洗钱或资助恐怖主义的文物的重要性。该报告包括各国为应对其面临的挑战而采取的一些良好做法,包括建立专门单位和访问相关数据库,以及与艺术品专家和考古学家合作,以帮助识别、追踪、调查和遣返文物。(来源:fatf-gafi.org)


●荐语:艺术品和古董市场吸引了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恐怖分子进行洗钱活动。犯罪分子试图利用该行业的隐私保护和各类三方中介便利进行洗钱,而恐怖组织则可以利用本土文物为其恐怖行动提供资金。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与非法活动没有关联,但这些市场仍然存在相关风险,许多司法管辖区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这导致了调查资源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进行跨境调查的困难。例如,在香港政府在2022年3至4月间就拟议的香港地区家族办公室税务宽减制度进行业界征询时,业界曾建议将合资格资产类别范围扩大至艺术品和古董领域,但12月正式刊宪的《2022年税务(修订)(家族投资控权工具的税务宽减)条例草案》并未采纳前述相关建议,不排除与艺术品和古董领域的洗钱风险相关,政府难以有效识别可疑活动并予以防范。


FATF此次发布的关于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洗钱的报告为司法管辖区提供了一份指南,将有利于司法管辖区完善识别和追踪参与洗钱或资助恐怖主义的文物的漏洞。



Baidu
map